世界沒有我比較好⋯⋯如何幫助有自殺念頭的人?
若身邊的人有自殺的念頭或舉動,我們要如何幫助他,或是幫助自己呢?
世界沒有我比較好⋯⋯如何幫助有自殺念頭的人?
多數嘗試自殺者其實不是想要「結束生命」,而是想要「結束痛苦」。
近年社會不時就傳來自殺事件,引發了各界高度的關注。同時,媒體總是大幅報導,加以經濟大環境的日漸蕭條,很多人也擔心是否會引發後續的自殺潮。
其實,自殺的事件,在世界的各個角落、一天裡的每一分鐘,從來不曾停息地發生。甚至,在一些不明的車禍當中,自殺也可能是肇事的原因。自殺的當事者們,像名人一樣,也都有各自不為人知的痛苦。
然而,大眾對名人的不幸,有著發燒的關切;大多數的自殺,卻像在寒冬裡被風吹落的一片枯葉,其實是沈默而不為人知的。
因此,若身邊的人有自殺的念頭或舉動,適時多給一份關心,是很重要的。
但,我們要如何幫助他/她呢?或是,幫助自己呢?
自殺想要結束的是痛苦、是憤怒,不是生命
首先,我們要瞭解,自殺,就像昏迷一樣,本身只是一連串事件的「結果」,底下藏著複雜的生理、心理、社會「原因」。
多數嘗試自殺者其實不是想要「結束生命」,而是想要「結束痛苦」。
因此去瞭解究竟他心理的「痛苦」是什麼,是非常關鍵的。
通常,自殺者的心理動機,歸納有以下六種:
- 懲罰自己:當一個人有太強烈的內疚,不斷譴責自己,或覺得自己要為別人負責的時候,就可能用自殺來懲罰自己。
- 懲罰別人:若一個人對他人有強烈的憤怒,卻無法發洩在對方身上,可能就會轉而發洩在自己身上。
- 防止失控:當壓力太大,情緒、行為、思考都失控了,自殺成為阻止進一步失控的方式。
- 尋求注意:自殺有時是一種操弄人際關係的方法,讓對方順從自己的意志。這是自殺者可能造成他人反感的原因。
- 擺脫麻木:當壓力太大的時候,一個人的感覺會變麻木,以躲避痛苦的感覺。在嘗試自殺時,痛覺會打破麻木,喚起活著的真實感。
- 轉移注意:當一個人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痛楚,就不會注意到難以承受的心理痛楚。
找回生命,好好活下去
當我們瞭解了一個人的「痛苦」,接下來,盡可能地傾聽、陪伴與支持;鼓勵正向的發洩管道;找出問題的替代解決方法;尋找活下去的理由。
此外,建議尋求精神與心理專業人員的協助,因為大部分的人,沒有受過專業訓練,出發點是好的,但因為沒有專業上的技巧,反而創造出更多的悲劇。
特別是許多自殺者同時是精神疾患,像是情緒疾患、焦慮症、人格違常、精神分裂症等,對症下藥,才能更好地減輕痛苦,幫助重生,找回生命的意義。
心理師/醫師們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⋯⋯
張立人 身心科醫師
商品數量:1
文章數量:18
台大醫學系暨中國文學輔系畢業,歷任臺大醫院主治醫師暨主任、臺大醫學系講師,專長整合醫學,結合功能醫學檢測、營養醫學策略與深度心理治療,改善大腦與身心症狀。作品包括:《終結腦疲勞!台大醫師的高效三力自癒法》、《大腦營養學全書》、《在工作中自我療癒》、《上網不上癮》等書。現任台北市麗星診所主治醫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