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末反省:你活得像自己嗎?拒絕當濫好人,劃出你的人際界線

文章日期:2021-11-29觀看人數:13259人

這一年你有好好當你自己嗎?還是你一直都在顧慮別人的感受而生活呢?
這一年你有好好當你自己嗎?還是你一直都在為顧慮別人的感受而活呢?

歲末反省:你活得像自己嗎?拒絕當濫好人,劃出你的人際界線

你是濫好人嗎?

前陣子收到一本很棒的書,在談一直以來我都很弱的主題「界限」(Boundary)[1],裡面有幾個迷思,我覺得很值得在歲末的時候(歲末或特殊日子時,我們常常會藉機想反省自己或重新開始)[4],提供大家一起反思。

這一年下來,你的腦袋裡面,是不是經常會出現這樣的聲音(修改引自[2]之目錄):

面對朋友

  • 我不該讓別人不開心。
  • 如果我拒絕別人,他們就會覺得我是一個難搞的人。
  • 朋友有難,我一旦知情了,就不能置身事外。
  • 沒關係,朋友的需要比較重要。
  • 如果我拒絕別人,別人會覺得我在生氣。
  • 如果不當朋友,別人以後也不會幫我。

面對家人

  • 我只要再努力一點,就可以改變他們。
  • 他們是我最親近的人,我捨不得忤逆他們。

面對情人

  • 我應該做個好的情人,盡量順著他。
  • 感情裡面本來就不可以太自私,有時候界限模糊一點也沒關係。

根據楊嘉玲心理師在這本《心理界限》裡面的描述[2],

上面這些內在的語言,全都是「迷思」——表面上看起來你很替人著想,但實際上卻會讓自己受傷。

為什麼會這樣呢?

因為恐懼害怕。

實際上,上面這10種迷思背後都隱藏著恐懼:害怕被孤立、害怕失去連結、害怕被評論、害怕面對真正的問題、害怕被誤解、害怕自己沒有價值——害怕如果我劃清楚界線,別人就不會愛我。

發現了嗎?表面上看起來你很在乎你的朋友、家人、情人,但實際上你真正在乎的是你自己

你太害怕被討厭了,所以每一分、每一秒的付出,隱藏在底下的動力其實都是來自恐懼。

隱形的人際界線

根據家族治療的理論,人與人的相遇,都存在著一種隱形的「界限」。

健康的界限是能夠為自己的情緒和工作負起責任,而不健康的界限則是不斷地入侵別人的領域,或者任由別人踩他自己的領域。

一般來說,有兩種不健康的界限[3]:

僵化疏離界限:是一種過度疏離的界限。

舉例來說,有些人在渡過青少年時期之後,就再也沒有和爸媽說過話了;也有些人雖然會回家,但都習慣把某一個家人當成空氣。在這樣的關係中,就是隔了非常僵化疏離的界線。一般來說,當你需要「疏離」家裡某個人的時候,要不就是他過去倒了太多的垃圾給你,你不想再當垃圾桶了,不然就是你為了和家中另一個成員「同盟」,而刻意疏遠了那個成員的敵人。(例如,有些女兒會和媽媽一起討厭那個酗酒在外面劈腿的老爸)。

緊密黏膩界限:是一種過度模糊的界限。

因為關係太過粘膩和互相涉入,你們互相插手彼此的人生、互相扛起彼此的情緒。在這樣的關係裡,其中一個人不斷地吞噬和侵入另外一個人的人生,而被吞噬的那個人,為了不要被討厭,就一直過對方的人生。

不論是哪一種界限的樣貌,都讓我們可以暫時維繫表面的和平。喜歡僵化疏離的人可以藉著不用去觸碰真實的情緒,來隔離自己真正的需求;習慣緊密黏膩的人可以藉由扛起對方的人生,來感覺自己是重要的——

但其實,他們同樣都忽略了自己內在的感覺,不斷地在心裡埋火藥,只是在等待爆炸的那一天。

是不是該輪到好好照顧自己了?

如果你的人生總是在照顧別人,那麼你可以思考下面的問題:

一直以來你做的這些事情,真的有讓你得到你想要的嗎?還是越活越不像你自己?
那些被你細心照顧的人,真的很感謝你嗎?還是有時候得了便宜還賣乖?
當你遇到一些狀況,不能像以前一樣付出那麼多的時候,他們體諒你,還是責怪:「你怎麼變了?」

如果你自己都不願意好好照顧和在乎你自己,那麼你又如何能渴望別人來好好愛你?如果你不斷地努力,希望別人看見你的價值,但自己從頭到尾都不相信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,那麼別人再怎麼證明,你也永遠不會相信。

那麼該怎麼辦呢?尤其是面對重要他人的要求,拒絕談何容易?

學姐在書中提到兩個我覺得非常實用的方法,其中第一個我已經默默實行了一年了,提供大家作為參考:

用「選擇」取代「必須」:當下面這些句子在你內心出現的時候,你可以對你的句子做一點點調整,重新再說一遍。

難得放假,我「應該」要回家陪我媽吃飯 → 難得放假,我「選擇」回家陪我媽媽吃飯。
我爸一個人在家很孤單,我「必須」帶他出去走走 → 我怕爸爸一個人在家很孤單,我「選擇」帶他出門走走。
我「應該」要答應他,不然他又會生氣了 → 我的確很害怕他生氣,但這次我先「選擇」答應他。

對一個濫好人來說,拒絕的難度可能不是其他人能夠想像的。

當你還沒有很大的勇氣可以拒絕之前,第一件可以做的事情,或許是先接受你自己所選擇的,然後在每一次做決定的時候,花幾秒鐘體會下內心的感覺是什麼。

記錄時間帳單

如果你是一個不容易做覺察的人,那麼下面這個練習比前面的容易許多。

你可以用一個小時為單位(推薦使用Google日曆)記錄你一個星期當中,有多少時間是為自己做事(休息、閱讀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),又有多少時間是在為別人嗡嗡嗡(幫同事擦屁股、參加不情願的聚會、被情緒勒索又無法拒絕只好赴約等等)。

然後你可以利用excel或者是計算機整理一下,你一個星期下來,花了多少時間在自己身上,又有多少時間是奉獻給別人的(以及通常奉獻給哪一個人比較多)。如果這些對你來說都有難度,那麼我想要邀請你在明年做一個非常簡單的小練習,幾乎不用做出任何實際上的改變——

  1. 在你每一次要當濫好人之前,每次要答應情人或者是家人的情緒勒索時[5],先讓自己暫停30秒(可以利用手機的計時器),好好的感受你當下的感覺,練習找回內心的「痛」。
  2. 30秒之後,你依然可以做出和原先相同的決定,可以繼續當個濫好人,但在重新回到熟悉的角色之前,請你先當30秒的「自己」。

或許你就有機會漸漸發現,你的拼死拼活不是為了愛,而是因為恐懼。

只有會痛的人,才懂得捍衛自己的界限。

當你漸漸找回自己的界限,那些一直以來你所擁有的善良,才有機會發揮出溫暖彼此的光。

延伸閱讀

[1]Cloud, H.、Townsend, J.(2001)。過猶不及–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。台北市:道聲總經銷。
[2]楊嘉玲(2017)。心理界限:尊重自己的意願,3個練習設立「心理界限」,重拾完整自我。台灣:采實文化。
[3]Nichols, M. P. (2017)。 結構派家族治療 (劉瓊瑛, 譯)。 載於 M. P. Nichols (主編), 家族治療 (第9 版, 第 252-253頁)。 台灣: 洪葉。
[4]Dai, H., Milkman, K. L., & Riis, J. (2014). The Fresh Start Effect: Temporal Landmarks Motivate Aspirational Behavior. Management Science, 60(10), 2563-2582. doi: 10.1287/mnsc.2014.1901
[5]周慕姿(2017)。情緒勒索:那些在伴侶、親子、職場間,最讓人窒息的相處。台灣:寶瓶文化 。

#界限 #濫好人 #拒絕別人 #歲末反省 #照顧自己
作者介紹

海苔熊(程威銓) 心理學作家

商品數量:6

文章數量:104


失落戀花園企業培訓講師、英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關總監。在多次受傷之後,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,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,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。台大心研所畢,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候選人,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。著有《在怦然之後》、《暖傷心》、《對愛,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》等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