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愈平靜愈有生產力》:3個平衡的方法,幫你走出焦慮走回平靜

文章日期:2023-08-01觀看人數:1528人

文章開始前,先讓我們來做個小測驗,看看下面這些症狀你中了幾個:

  • A. 列出很多待辦事項,但總先做不重要的
  • B.只要有紅色通知,一律點開消除
  • C.很容易被推播和廣告燒到,醒來時已在結帳
  • D.一休息就全身充滿罪惡感
  • E.打開社群回訊息,一不小心就陷入貼文裡

生活中你總是很容易感到焦慮嗎?
生活中,你總是很容易感到焦慮嗎?

獻給貪心病友

如果你是這樣的人,那麼剛剛好你跟我一樣是有「貪心病」的人。有的人貪財,有的人貪戀,那麼貪心病的人貪什麼呢?—— 答案是「多巴胺」。

當你一邊開會一邊回訊息、一邊追劇一邊滑手機、一邊走路一邊打字,那麼你就是同時讓身體進入「多種」刺激,畢竟小孩子才做選擇,我全都要!

可是全都要的後果是:

你會離瓶頸越來越近,離平靜越來越遠。

研究發現,多巴胺的確可以活化和刺激我們追求成就,但是多巴胺網絡卻與平靜的網絡呈現負相關(摘自⟪愈平靜愈有生產力⟫ p.117)。

那為什麼會這樣呢?

比方說,許多人大概都聽過一個知名的曲線,叫做「壓力表現曲線」(the stress performance curve),就是一張長得像是饅頭山的圖,X軸是壓力大小,越往右邊越大;Y軸是績效表現,越往上越好。在曲線長得像饅頭山時,意味著「壓力剛剛好」,且我們的表現也最好的時候,但這裡卻忽略了一件事情就是——焦慮。

事實上,焦慮會使你的注意力空間縮減16.5%(p.266),你本來8小時可以完成的工作,太焦慮的情況下要花9個小時19分鐘才能夠完成(這還不考慮焦慮對其他認知面向的影響)。

烤肉理論

讓我們來想想看喔,當你覺得自己很有「生產力」的時候,通常是「很焦慮」還是「很平靜」的時候?我以前誤以為,焦慮是我的動力來源,如果沒有焦慮,我大概會一事無成,因為通常推動我去做一件事情(例如寫這篇貼文)的火種,就是焦慮。

但當我發現,我真正投入在「寫」的時候,焦慮就不見了,隨之而來的是平靜的感覺。換句話說,真正能夠讓你一直燃燒的那個「木材」,其實是平靜。

這裡是⟪愈平靜愈有生產力⟫ 這本書中,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:

真正驅動你去做事情的,可能是焦慮或者是興奮感,但只有平靜可以讓你不斷地燃燒。

如果你一直讓自己持續在焦慮的狀態,那麼就像是在烤肉的時候,不斷地往火中丟火種,不但無法把肉烤熟,而且到最後火種也會很快就用完了。

《愈平靜愈有生產力》作者克里斯・貝利,被TED譽為「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」(有興趣可以看他的前一本成名作《最有生產力的一年》)。但是,某次他在講台上焦慮症發作,以往的生產力技巧在一夕之間全都失靈了。這次事件,使他意識到在生產力計畫中,缺少了一塊重要的拼圖——平靜。

「焦慮」或許驅動我們去做某些事,但「平靜」反而能讓我們把事情好好完成
「焦慮」或許驅動我們去做某些事,但「平靜」反而能讓我們把事情好好完成。

三個方法走出焦慮走回平靜

而為了平衡自己的工作生產力和焦慮,他提供了幾個(可能)有用的方法:

1.明確分配生產力與休閒時間

就算是再忙的人,也會有自己休息的「軌跡」。焦慮的你可以試著思考一下,自己通常都是在何時比較容易休閒跟放鬆?我個人是發現,每週的週五到週六,是我比較放鬆的時候,而別人都在放假的星期天,反而我比較習慣用來工作。當你在休息時,產生罪惡感的時候,可以邊深呼吸邊跟自己說:「沒問題的,這些留在生產力時間再來做。我現在想好好陪伴我自己。」

2.建立成就清單,讚美自己的進步

「你今天做了什麼很棒的事情?」每天睡前問問自己這句話,如果你是那個常常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的人,可以組合搭配使用「感恩日記」來記錄。

3.每天挑選一項享受的活動

作者克里斯・貝利在本書第七章區分「數位生活」和「類比生活」中說道,前者就像是玩手機遊戲、看訊息、社群媒體等等,後者則像洗澡走路喝咖啡,吃飯睡覺打東東,而我們可以嘗試把一個原本在數位世界中做的事情,轉換成為類比世界做的事情。例如,用紙筆寫日記,而不是用手機。

或許,焦慮能夠帶你找到生產力,但只有平靜,能夠帶你找回你自己。

當你把自己安頓好了,你就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,有效率的完成更多的事。

延伸閱讀

#焦慮 #多巴胺 #壓力 #平靜 #生產力
作者介紹

海苔熊(程威銓) 心理學作家

商品數量:6

文章數量:106


失落戀花園企業培訓講師、英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關總監。在多次受傷之後,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,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,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。台大心研所畢,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候選人,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。著有《在怦然之後》、《暖傷心》、《對愛,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》等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