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的選擇都蘊含著責任:選擇障礙世代裡,你需要承諾的勇氣!

文章日期:2022-03-01觀看人數:2215人

你是難以下決定的人嗎?

  • 總是在想著有沒有更好的選擇
  • 中午會花15分鐘在點餐,自己都覺得煩
  • 經常在後悔當初為什麼不選別的

如果你有這樣的症狀,那可能就是所謂的「害怕有更好的選擇綜合症候群(FOBO)」,以前的我都會覺得自己是「患者」,但看到《選擇障礙世代》之後才發現,或許並不一定是我們本身的問題,而是現在的社群時代所產生的「無限瀏覽模式」的問題。

讓我們來玩一個超級小的測驗

想像一下前面有五款你都非常喜歡的高跟鞋(或者是衣服、機車、玩具),不過由於逛街的人眾多,店員說,你只能從下面兩個選項當中選一個:

A. 15分鐘時限,可是可以五個都玩玩看、搭配看看

B. 30分鐘時限,但他會從這五雙你都很喜歡的鞋子(或其他商品)當中隨機選出三個,讓你搭配把玩。

不要說什麼「小孩子才做選擇⋯⋯」的話,如果一定要迫選,你會選哪一個?

準備好了嗎,我要講答案了喔!

你選擇哪一個選項呢?
你選擇哪一個選項呢?

選擇A

你是不喜歡錯過任何事情的人。同時會做很多事,以確保自己的生活很豐富,每分每秒都在變化。但不知道為什麼,有時候會覺得很空虛、很疲累,好像做這些都沒有意義。

選擇B

吃東西的時候你喜歡固定熟悉的那幾家店、買東西的時候也是品牌忠誠度很高,但這可能讓你失去了一些機會,讓你能投入享受和每一個人互動、每一個商品接觸的機會。

作家Peter Davis在書中指出

我們之所以處在比以往更自由的時代卻過得更不幸福,是因為我們就像是在一個漫長的走廊上面,左右有非常多道門,每一道門都可以進去,可是卻沒有任何一道門是屬於你。

我的想法是,在交友軟體和網路社群興盛的現在,你好像可以是任何人的寶貝、可以有廣大的粉絲,但你同時也知道,今晚的溫存不一定能夠帶來永遠的陪伴,那些粉絲們同時也是別人的粉絲,你只能透過各種方式來抓住其他人的注意力,這個試圖「努力抓住別人」的過程,其實也讓你產生痛苦。

我們內在是渴望穩定卻又討厭無聊的;喜歡新奇,但是又厭惡空虛。如果上面的文字有打到你,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從這種空虛感當中脫離?

Peter Davis在書中談到,最關鍵的做法就是「為你的人生做出承諾」。他認為:

「當我們做出承諾的時候,就是做出了一個艱難的轉折,但如果早一點這麼作,之後的選擇就會變得比較容易。」(p.272)。

如果你永遠都不願意做出真正的選擇,比方說遊蕩在不同部分工時的工作、不承諾任何一段關係,過著「隨時可以離開」的日子等等,雖然看起來很自由,但很快就會發現和現實生活的世界失去連結,而這種失去連結的感覺,會讓你產生巨大的孤單——如果我在或不在都沒有差,那麼我到底在這個世界上算什麼?

所以,作者建議你可以從今天起:

  1. 放棄找最好的選項,改找剛好的選項
  2. 對你喜歡的事情做出承諾,在你被其他的東西拉走注意力之前
  3. 用少量穩定的關係取代大量不穩定的關係

選擇、工作和人際關係,是主導你幸福的三大原則。

每一個決定都意味著相應的後悔,但唯有願意下決心投入,才能活出深度。手忙腳亂的時候,有意識地讓 「選擇」變得有限、深入投入一樣工作、維繫固定的人際關係,你會發現自己的腳可以慢慢踩到地。

你雖然沒有成為那個你渴望成為的自己,但也成為了「那個自己」所沒有成為的自己。(這句話有點難,聽得懂舉手)

延伸閱讀

#心理測驗 #注意力 #自我價值 #選擇障礙 #無限瀏覽模式
作者介紹

海苔熊(程威銓) 心理學作家

商品數量:6

文章數量:106


失落戀花園企業培訓講師、英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關總監。在多次受傷之後,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,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,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。台大心研所畢,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候選人,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。著有《在怦然之後》、《暖傷心》、《對愛,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》等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