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霸凌:每一個留言都隱藏著自己不知道的七情六慾

文章日期:2021-09-30觀看人數:7341人

網路霸凌:每一個留言都隱藏著自己不知道的七情六慾

網路罷凌到底跟現實霸凌有什麼不一樣呢?為什麼明明是受害者,卻還是有一堆人跟風一起當酸民?讓張立人醫師好好分析給你聽吧!

網路霸凌的人有什麼特質?

海苔熊心理學家:我發現網路上有一種很奇怪的狀況,只要有人他被霸凌或是有些酸民在他下面留言,其他人不會幫忙他,還會說他這個人本來就活該,到底為什麼會這樣?

張立人身心科醫師:我想有幾個心理,第一個就是說是一個出氣筒的心理,也許我們在上網之前、下班前才剛被老闆罵過一頓,心裡面有氣,然後就在網路上看到一個該罵的人,我們就跟著跳進去,他變成是我們私人生活的一個情緒出口。成了一隻代罪羔羊。

另外我們說攻擊就是最好的防守,就是你看到一個人很爛的時候,你去批評他的時候那表示我們就怎麼樣,很高尚,第二個就是高尚心理。雖然那個人沒有攻擊你,甚至根本不認識你,但這也是我們個人生活的反應反射,也許也是一樣因為白天被老闆罵的體無完膚,可是我在網路上卻是一個英雄啊。

那第三個,其實有一些網路霸凌是牽涉到一些感情的糾紛,譬如說劈腿,這個時候譬如說看到一個網友他劈腿這個事情,已經有人在罵,我們就會想要跳進去跟著罵,為什麼,第一個,如果說你曾經被劈腿那你會不會想要罵?

一來你會想到過去自己也是這麼痛苦的,所以那個劈腿別人的人讓你想要罵,另外第二個順便罵的原因是要罵當年的自己,第三種罵的原因是你沒有劈腿,但是你很想要劈腿,那你就更想要罵了,因為他竟然做出我做不出來的事情,所以其實如果談到感情的這種霸凌的話,其實他牽涉心理更複雜,有時候是牽涉到自己隱藏的一些七情六慾。

海苔熊心理學家:所以其實無論如何,你看見一個議題,跳進去跟著留言,都是跟你自己有關。看起來好像在罵別人,但其實是跟你的生活上有關。

張立人身心科醫師:沒有錯。網路霸凌擁有更多自我的情緒投射。

網路霸凌的背後,其實帶有更多自我的情緒投射
網路霸凌的背後,其實帶有更多自我的情緒投射

 

檢討受害者的反社會型人格

海苔熊心理學家:也有一些是屬於責備受害者的情形,比如說他可能是受傷、會被家暴,或是被人家性侵之類的,那還是會有很多人去責罵受害者,那個也很奇怪阿!

張立人身心科醫師:這種情況往往是當事者本身就比較自戀人格,比較沒有同理心,因為已經很明顯對方已經痛苦了。而我們在網路上也看不到對方受苦的樣子,就覺得還好,加進去罵也不怎麼樣。此外其實有些人更是有虐待狂人格,我們說比較反社會傾向人格這種人,這類型的人,真的是以看別人受苦為樂。

反社會人格的人往往在成長歷程當中,他就是一個受害者,當時他是一個很沒有能力、很沒有權力,然後一直受欺負的狀況,在他今天成為一個旁觀的加害者的時候,他會覺得說自己比較有能力了,自己感到自己變得強壯了,然後甚至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終於得到一些權力的感受。看別人受苦的時候,相形之下,自己就有過的比較好、戰勝了心底那個脆弱的自己的感覺。

如何避免被網路霸凌?

海苔熊心理學家:坦白說,我們每個人,可能都不知不覺參與了網路霸凌。因為其實每個人的心理,是千變萬化,每個人會因為自己生活當中不同的一些心理情境,而共同參與這場戲。如果你是那個被罵的人或被霸凌的人,雖然你現在知道這些你認識或是不認識的人,都把他們自己的人生投射到你身上了,但因為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,可以怎麼樣去避免再繼續被霸凌呢?

張立人身心科醫師:最重要的就是「有圖有證據」,就是要在網路上也表達我們很不舒服的感受,比如回覆酸民「你們這樣子攻擊我造成我非常大的痛苦」。你講出來之後就要把他截圖,然後你可能就可以把這個帳號關掉,然後你就留一個證據了,因為日後如果這個霸凌事件真的不愉快,你想要不管是療傷也好,或者是想要訴諸一些法律方面的行動,透過學校去做通報這方面的話,其實這些都是非常好的證據可以幫助你,得回應該有的權益這樣子。

海苔熊心理學家:那如果我截圖之後後來又有人陸續攻擊我該怎麼辦?

張立人身心科醫師:其實這個時候你就不要再繼續加入,不要再跟他們辯論、回嘴,因為這個時候有時候可能越吵越不可開交,對你的心情其實會有很大影響,本來可能只有一分的不舒服而已,可是你因為一直參與,然後每天想、每天鑽牛角尖,可能變十分、一百分,可能就會變成真正的憂鬱症了。

園丁總結:

綜合起來網路霸凌的人總共有三個原因:

  • 第一點:找個出氣筒
  • 第二點:想當個高尚的人
  • 第三點:投射到自身的感情、生活

但如果當你遇到網路霸凌的時候該怎麼辦呢?

  • 第一步:先表達我們很不舒服的感受
  • 第二步:截圖並關閉帳號
  • 第三步:不繼續回應

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的同理大家,一起讓社會更美好=)

#被霸凌 #網路罷凌 #罷凌 #酸民 #被霸凌怎麼辦
作者介紹

張立人 身心科醫師

商品數量:1

文章數量:18


台大醫學系暨中國文學輔系畢業,歷任臺大醫院主治醫師暨主任、臺大醫學系講師,專長整合醫學,結合功能醫學檢測、營養醫學策略與深度心理治療,改善大腦與身心症狀。作品包括:《終結腦疲勞!台大醫師的高效三力自癒法》、《大腦營養學全書》、《在工作中自我療癒》、《上網不上癮》等書。現任台北市麗星診所主治醫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