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配不上你⋯⋯提分手的人會後悔嗎?
你曾經在分手的故事裡,聽說過像這樣的對話嗎?
「以後不要再找我了,不要問我理由。」
「我真覺得自己配不上你,所以日後不要再見面了。」
「我媽媽很不喜歡你,這讓我很為難也很遺憾,就分手吧。」
「我發現你一直和我以外的人聊得很開心,你就去聊吧。我們分手。」
「算命師說再勉強交往會發生災難,所以……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了。」
我們都捨不得自己最愛的人受傷,但分手時,我們卻深深傷害自己曾經的最愛。
猶記得當我還是實習心理師的時候,督導曾說:「好的分開,是與你所愛的人親密地說再見。」
我好奇的是,分手後真的是可以保持親密的嗎?如果彼此仍然親密熟悉,那是甚麼原因造成彼此非分開不可呢?讓我們看看研究怎麼說。
一篇關於大學生分手的研究指出,影響分手的因素可能包含[1]:
- 個人吸引力的改變:雙方的距離及相似性改變,使得你不再像以前那麼吸引他,或是他不再像以前那麼吸引你。
- 行為理論:兩人之間的相處方式是否強化或削弱關係,如果一起旅行是有效的正增強,一起逛街是產生衝突(如:吵架)的懲罰,則應該多旅行少逛街。
- 互依理論:身邊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對象或選擇出現,能提供更高品質的資源,如:物質獎勵、具體關懷、欣賞或肯定。
- 公平性:關係中的付出與回報公平與否,若付出與回饋失衡,則導向分手。
- 投資回報:個人依投資結果調整付出比例,若投入心力結果不理想,會讓人想撤回關愛。
- 依賴理論:與對方交往能否滿足個人的預期與需求,不斷地失落將導致分手。
所以,當個人吸引力改變,雙方相處發生了不愉快的衝突、或是周遭出現了更好的選擇、以及個人投入關係的心力,持續沒有得到預期或合理的回饋,將有較高的機會誘使伴侶結束一段感情。
那一段感情是怎麼結束的呢?Duck的經典研究則指出[2],一段親密關係走向破裂可以分為六個階段:
- 關係的裂痕:雙方先是經歷對關係的不滿後,再也不願忍受。
- 個人心理歷程:從對關係的不滿,轉變到對伴侶不滿。為避免衝突,可能會嘗試轉移注意力到其他人事物上。倘若不滿持續無法平衡,則進入下一階段。
- 互動階段:兩人開始將對彼此的不滿拋出,產生了攻擊或爭執,並在爭執後試圖修補或協商,但很遺憾並沒有達到效果。
- 社會階段:兩人決議終止關係,開始向自己的社群親友尋求慰藉,同時告知伴侶關係結束。
- 喪服階段:當事人開始整理回憶、修補自我,同時準備迎向新生活。
- 復活重生:整頓好情緒與自我,結束混亂與迷惘,開始新生活或新關係。
依據分手時的情緒,雙方若是平靜或有共識,可能會透過協議結束,抱持不滿者會進入爭執拉扯,或著兩人都感覺到不到希望,各自找到轉移注意力的方式,心照不宣地逐漸無聲淡出。綜合上述,分手過程先是經歷到對關係的不滿、對於交往對象的埋怨,接著再失敗的溝通中逐漸對未來失去信心…..,當熟悉的一切開始失控,當事人陷入不安四處求助,甚至會經歷到自我感的失喪。因此,分手後最重要的課題便是“重新找回自己是誰”。
如果我們搶在關係破裂前就先提(主動分手),結果會不一樣嗎?
分手的方式可分為:主動、被動[3],但根據研究,我們採取無論主動或被動分手,其實都無法避免經歷痛苦。
有些資料指出,若是拉長觀察時間,主動分手者事後得承擔更多罪惡感及矛盾[4]。主動分手者常以為分手就可以解決兩個人在關係中的痛苦,但實際上痛苦並不會從此消失。
因此,如果在相處時遇到了困境,想要了解怎麼分手才不痛苦,我們需要知道分手的背後究竟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甚麼。下列我們藉由一段故事,代表性的介紹主動分手者矛盾的心理歷程。
提分手之後,漫長的痛苦:後悔
如果我們將分手後的反應比喻為疾病,「後悔」屬於慢性病的範疇,它最可怕之處,
是讓一個人走不出過去,無法邁向未來。
「我以前就是個常劈腿的人,雖然目前我還沒有遇到誘惑,但我很擔心自己會再犯,因此想預防性的跟你分手…。當然,這不是你的問題,只是我有一種預感,繼續交往下去對我們彼此都不好。」
在還沒考慮清楚分手影響的情況下,Tony便預想到繼續交往下去的苦果,例如:再相處下去將不可避免發生爭吵,生活品質會越來越糟糕;未來很可能會自己無法控制的情況,自己該提早放棄努力;很可能無法阻止彼此的關係惡化,因此,他決定先分手再說。
然而,Tony和女友分手後,陷入了無盡的懊惱,他不知道自己當時究竟在害怕甚麼,竟然衝動地結束一段美好的關係,女友從此恨透了Tony,任憑他再努力地修補道歉,也恢復不了曾有的信任。
世上沒有後悔藥,分手後Tony最常經歷的感受便是後悔,無奈沒有任何人的生命可以倒轉。
心理學將「後悔」的定義分為「決策後悔 (postdecision regret)」及「預期性後悔 (anticipated regret)」[5]。
Tony因為擔心交往下去自己會劈腿,或是做出傷害關係或女友的行為,產生了一股衝動驅使他結束關係這種,提分手的方式屬於「預期後悔」。
這些提早收到的「後悔」,干擾了他的決策,為了擺脫不安的情緒,他冒然下決定,以為可以避免重演過往糟糕的經驗。但他提出不合理的分手理由,讓女友相當難以接受,他沒有預料的可怕後悔是永久的失去這段關係。
以常見的分手理由:「我實在配不上你」為例。被分手的一方很可能會想:「那你為何不努力成長?我都沒有嫌棄你了,你卻自己先退縮,難道條件比你好是我的問題嗎?」最後他收到了一個「渣」字,是前任濃縮了所有不滿委曲給出的評價。
由於不敢真正探討相處的困境,以不合理的分手理由作結束是種逃避,容易引發罪惡感與自責,不只傷了伴侶,更使自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,無法果斷的放下離開,也無法真正的低頭道歉挽回。
提分手前的六個提醒,減少事後的自責
由於分手至少會為兩人帶來一段中短期的影響,因此,分手前建議你:
- 先給自己一段時間,想好具體且充分的理由,使對方理解為何你想離開
- 表達時以不傷害彼此為前提,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,嘗試降低傷害
- 做好未來轉移生活及注意力的準備
- 肯定彼此這段關係的具有意義
- 分手後,保留一段時間減少聯繫,讓彼此都能好好整理
- 告訴自己每個決定都好壞參半,沒有最好的結果,避免陷入後悔的痛苦中
結束關係前,給出自己最後的善意,經過一番仔細評估後,請堅定的結束,並盡一切努力讓自己活得更精彩。
心理師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⋯⋯
延伸閱讀
- 陳月靜. (2001). 大學生愛情關係分手的研究. 通識教育年刊, (3), 30.
- Duck, S. (2007). Human relationships. Sage.
- Tashiro, T. Y., & Frazier, P. (2003). “I’ll never be in a relationship like that again”: Personal growth following romantic relationship breakups. Personal Relationships, 10(1), 113-128.
- 海苔熊(105年09月28日)。【為你點歌】主動提分手的人,也會難過。取自http://womany.net/read/article/11826。
- Zeelenberg, M., Beattie, J., Van der Pligt, J., & De Vries, N. K. (1996). Consequences of regret aversion: Effects of expected feedback on risky decision making.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, 65(2), 148-158.
才煒民 諮商心理師
商品數量:2
文章數量:11
走出諮商室的心理師,陪少年從監獄、法院、醫院走回家的路。 從事戒癮/司法心理工作,相信好的休閒乃是最佳良藥,希望以簡單輕鬆的方式,為充滿毒性的社會帶來樂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