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不要離婚?先穩住自己,分開並不是誰的錯

文章日期:2021-11-23觀看人數:8075人

在夫妻感情失和的最後一步,或許是解除契約重新做回自己……
在夫妻感情失和的最後一步,或許是解除契約重新做回自己……

要不要離婚?先穩住自己,分開並不是誰的錯 

這波疫情促使大家宅在家,在國外更是已經引發了「離婚潮」... 罪魁禍首到底是病毒,還是你們之間本來就有問題?

婚姻的最後一步,是解除契約重新做回自己,或許不見得未來會更幸福,卻能夠停止目前在關係中反覆的受傷。

然而,若是育有子女的夫妻,難免更會思考一個問題,孩子怎麼辦?該怎麼做對孩子比較好?在思考分開之際,我們有可能兼顧自己的幸福及孩子的發展嗎?

先穩住自己:分開,並不是誰的錯

在忙碌的生活中,想要維持個人生活品質已經不容易,何況走入婚姻後,得適應兩個不同家庭文化的差異,接受個人身分的劇烈轉變,再考慮到下一代的教養問題,選擇不婚、單身是目前台灣的社會趨勢。

即便政府不樂見台灣走向高齡化、高離婚率、低出生率的未來,但經濟、人口結構……等,現實環境問題,讓許多人享受不到婚後的天倫之樂,反而因為生存壓力,在同一個屋簷下互相傷害。

一對結婚兩年的雙薪夫妻,他們產下了一位可愛的孩子,因為工作地點需要開車,同時避開高額的房貸或租金,他們選擇和父母同住。原本以為會是一家人互相扶持的溫馨生活,卻陸續因為養育孩子的觀念差異、生活習慣,個人時間被壓縮,產生了婆媳交惡、夫妻爭執,甚至關於分開的好。

離婚有什麼好處呢?要思考什麼呢?

  1. 停止讓對方侵害自己的權益。
  2. 給自己重新經營生活的希望與機會(但未必會實現)。
  3. 降低衝突與負面情緒,避免造成彼此更多傷害。
  4. 避免孩子在口語/肢體暴力下長大,干擾發展與學習。
  5. 想清楚無論親權怎麼談,對孩子來說權益都少了一半,未來照顧孩子的一方得同時扮演父親/母親的角色,因此給予較辛勞的一方經濟或更多協助是合理的。
  6. 思考官司的花費,後續親權爭奪對生活的影響。
  7. 單親是普遍的社會現象,不見得會教養出不健康的孩子,但使用暴力、過度沉浸於悲傷、成癮麻痺自我的照顧者,會傷害孩子。

如果選擇不離婚不分開,如何改善現況?

  1. 減少接觸,從事任何讓自己好過但不造成傷害的活動,委屈和情緒是多年累積的結果。你需要停下戰火幫幫自己,對孩子及未來都好。
  2. 婚姻與戀愛的差異是責任太多,友善美好的滋潤卻太少,你和伴侶可能都沒有選錯人,但也許說錯話、做錯了決定,讓彼此都不快樂。
  3. 想像彼此是怎麼認識的,關係又是如何惡化的?如果重來一次,你想經營一段怎麼樣的婚姻生活?
  4. 認清大部分吵架無關對錯,而是氣憤對方讓自己受傷了,因此找藉口互相攻擊,包含攻擊對方的家人,因此別合理化自己或對方的任何攻擊行為。
  5. 尋找第三方替自己和孩子的未來著想,先處理自己的困擾與問題,包含悲傷、憤怒委屈與不公平。
  6. 許多痛苦的情緒會誘使人做出自己都不喜歡的行為,包含:過度工作、沉迷網路、酗酒、抽菸、用藥、羞辱或暴力,甚至性成癮。人難免會想隔絕痛苦,但非理性的情緒會誘使我們以傷害性的方式進行。請理解/原諒自己,承認自己現在是軟弱的,但因為需要戰鬥而故作堅強。
  7. 改變自己比較簡單,讓自己從受傷的經驗成長。
  8. 翻開以前幸福時刻的照片,想想當時自己的心理狀態,那些健康和正向的思考是自己真正要找回來的東西,正因為在生活中遺失了,才為現在的自己帶來不幸。

離婚訴訟前,為了彼此的最佳利益,多想一想又何訪?

內政部調查報告顯示,國內導致離婚的五大因素為:

家暴、外遇、惡意遺棄、個性不合和婆媳問題。

而關於離婚後男女的適應狀況調查結果,男性較容易產生子女教養問題,卻比女性少尋求協助(吳惠林,2012)。

在破碎的關係中,沒有一方得以倖免,但男性故作堅強、假裝沒事的後果,可能造成物質濫用、成癮,或衍生更多適應及教養問題。

回到實務上,我們可以想像,當一對夫妻忙於處理婚姻的結束,面對失望、悲傷或憤怒等,複雜情緒的調適時,現實生活並不會慈悲地停止壓迫,離婚後的夫妻,需要面對獨自扶養孩子的經濟壓力、工作調整等生存問題,甚至得盡力從離婚官司中保護自己的權益。

儘管父母都費盡心力,卻難保孩子的發展不受離異的風暴影響,甚至被父母其中一方的情緒綁架,影響了課業學習,甚至未來的人際關係發展,婚姻結束了,但父母仍得繼續扮演下去,該如何在破碎的關係中保護好孩子?

談及婚姻結束與否的過程,一般在司法程序上,地方法院會先申請家事調解(免費,但需要雙方同意),避免進入耗時費神的長期訴訟(如:費神的舉證提告、回想曾經受到的惡行)。

然而,在夫妻感情失和的早期,即早尋求心理或社會資源的協助,或許能提供貌合神離的夫妻更客觀的思考,跳脫互相指責、藐視或忽略的不良溝通,以保護孩子的權益,同時保護好自己,避免離異的伴侶因積怨報復,構成騷擾、暴力或毀壞個人名譽的不幸事件。

#伴侶溝通 #婚姻 #愛自己 #伴侶關係 #離婚
作者介紹

才煒民 諮商心理師

商品數量:2

文章數量:11


走出諮商室的心理師,陪少年從監獄、法院、醫院走回家的路。 從事戒癮/司法心理工作,相信好的休閒乃是最佳良藥,希望以簡單輕鬆的方式,為充滿毒性的社會帶來樂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