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自己談戀愛:「愛自己」就是把目光放回自己身上!
多希望回到剛出生,什麼都不知道,只是被照顧著的那個時刻
從我們開始聽得懂人話的那一天,有一個對我們很重要的人,總耳提面命地,告訴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,教導我們應該如何在社會生存。於是我們漸漸知道如何與人互動、如何滿足他人的期待,也從而長出一雙看待世界、以及認為世界該如何看待自己的眼睛。
就依附理論而言,當我們在原生家庭的主要照顧者身上感受到的是忽略、可有可無、批評的等等,那麼不被愛、不被肯定、不被重視的依附需求未滿足,就會長成一種不安全的依附樣貌,只能用討好滿足或者逃避沈默來面對,所展現的自己可能是溫順、配合、善良的,但同時可能也是忍耐、壓抑、自卑的。長大後,我們對自己的看待過於低弱又缺乏自信,就更加容易認為,唯有付出表現能力,才有被喜歡的機會,也才有自己存在的位置。
我們處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下,一個人往往要扮演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,所以每個人都必須在社會打滾中,不斷地學習符合各種角色的社會行為。而當角色遇到衝突或負擔過重時,就會引起緊張、焦慮的感受,我們常會採取的策略就是戰、逃或呆滯當機,一團亂是此刻的最佳形容了。
但其實在混亂的當下,往往我們最小的期待,只是渴望著能夠回到像剛出生一樣,被愛、被擁抱著。
「愛自己」可以先從把目光放回自己身上,停下對自我的批評開始
心理需求的滿足,能為我們帶來內在的平衡
需求是一種動力,讓我們有一個驅力去為需求而行動!而安全感、認同感、信任感、價值與愛,是對每個人而言都重要的五個心理需求。
「安全」是我們在任何時候,都最為渴望存在的基本需求,在許多行為和情緒表現的背後,其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去除腦中所想到的危險,從而得到安全的感受。
我們也會在許多時候盡力去做任何事,只為了爭取「認同」,無論是孩童、成人、伴侶、人際或工作中,期待著自己對自己感到滿意,也渴望被接納,從而對自己與對人產生信任。
愛與價值感的需求是否被滿足,是決定「認同」能否發展成功的主要因素。
即使如此,最讓人難過與心疼的,是那些將自己擺放在不重要位置的聲音—自我否定、檢討或批評、覺得自己應該如何如何,自責怎麼沒能如何如何,不相信自己有被愛的資格與愛人的權利,也不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那些雜音。
若是如此,我們需要練習長出一個新眼光,相信自己、肯定自己、認同自己、知道自己的價值,欣賞這樣的自己。
小改變帶來大改變,讓自己成為主角
我想我們都有過腦袋當機的經驗,有思想、情緒、和行為都失去掌控的時候。尤其在我們總把重心放在照顧別人的需要,而忽略自己之時,那更加會在身心失控的當下,因為來不及察覺而無所適從。
停下對自己的批評吧!我們是和自己生活一輩子的人,試著把重心眼光放一點在自己的身上,讓那個渴望被愛、被接納、被照顧的你,首先感受到是自己的愛、接納與照顧。
透過鏡子或照片看看自己,想想自己多久沒有好好笑一笑了,多久沒有好好休息了。我們長時間都活在別人的期待中,就好像金凱瑞主演的「楚門的世界」,裡面的配角們,都在導演的期待中扮演一個和善、友好、親近的家人鄰居朋友,並且將這樣的文化傳承給金凱瑞
但當我們開始思考「我要的是這樣的人生嗎?」「這就是我嗎?」,在與自己對話的同時,就是聽見心理需要的起步,練習讓自己成為主角,從小改變開始,必會帶來大改變。
李亮慧 諮商心理師
商品數量:2
文章數量:5
蛹之生心理諮商所專任心理師及中區社福機構特約心理師。看起來年輕的「騙呷」樣貌,在心理這塊領域的工作經驗也默默累積了好幾張A4。喜歡演講和團體時的自由發揮與同在,也喜歡諮商時一次只要注意一件事,就是坐在我眼前的這個人、這對伴侶或親子,在諮商的過程中能夠從不斷找答案的過程發現自己、接觸自己及相信自己。